专家简介:
周曾,河海大学教授、博导,江苏省海岸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(河海大学)主任,主要从事河口海岸动力地貌学研究。担任中国海洋学会海岸河口分会理事、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理事、副秘书长等学术职务,担任Anthropocene Coasts、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、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、海洋学报等期刊的副主编、编委或青年编委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持续发展重点项目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项目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,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、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、Earth-Science Reviews、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、Marine Ge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,授权专利10余项,出版专著5部,获教育部和行业科技奖4项。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、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、江苏省“青蓝工程”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人才项目。
报告摘要:
海岸带处于海洋与陆地的交界,集聚了全球约50%的人口、60%GDP与70%的大中城市,是联合国“海洋十年”计划和国际未来地球海岸计划关注的重点区域。全球变化背景下,海岸带面临生态系统退化(如盐沼、红树林萎缩)、动力地貌失稳(波浪增强、海岸侵蚀)、系统状态转换等严峻挑战,据统计,我国侵蚀性海岸线占比超过55%,典型河口海岸湿地面积较20世纪50年代减少53%,直接威胁沿海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。
海岸动力地貌演化规律是河口海岸学学科的重要科学问题,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、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背景下,认识海岸动力地貌演变规律对于沿海社会经济发展、海岸带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国家需求具有重要意义。然而,由于海陆营力众多、交互作用强,尤其是海岸生物-物理过程耦合复杂、多时空尺度地貌演变机制不明,成为掌握海岸动力地貌演变规律的巨大挑战。本报告聚焦“海岸生物-动力-地貌耦合演变机制与生态效应”这一学科交叉问题,分享报告人及团队近年来在水沙动力地貌过程、生物-物理耦合机制、海岸演变与生态效应三个方面开展的递进式研究工作及其主要进展。